歡迎訪問PChome.net
手機版生物原型2是一款融合策略與Roguelike元素的動作冒險RPG手游。玩家扮演科學家,在神秘地下實驗室中,利用逃逸的危險生物器官與基因,通過簡單編程邏輯構建個性化器官鏈路,打造獨特戰斗風格。游戲提供上百種功能各異的器官,支持變異獲得額外詞綴,增強策略深度。難度隨進度自動調整,確保挑戰性,主線通關后仍有高難度模式與豐富內容待探索。像素風格畫面搭配沉浸式音效,營造緊張刺激的冒險氛圍,適合喜歡探索與策略的玩家。
1、進入游戲后點擊開始按鈕進行闖關,點擊開始按鈕后需要創建一個存檔。

2、正式開始左邊的區域控制角色的移動,角色會自動攻擊出現的敵人。

3、進入電梯后玩家可以選擇想要挑戰的關卡,每關都會有不同的房間等你去挑戰。

4、進入房間后怪獸會出現在各個位置,擊敗怪物會掉落不同的物品,當完成房間里的挑戰后就可以通關。

5、通關后會隨機獲得不同的基因和器官,你可以自由搭配來構建自己的流派。

1、基礎知識
生物原型這個游戲中,你需要將得到的器官進行合理排列,讓器官發揮出更高的效能,從而擊敗更強大的敵人。器官總體而言分為兩類,一類邊框為圓形,主要決定右側器官的觸發方式,在本文中將稱為形式器官;另一類邊框為菱形,主要提供具體的功能,在本文中將稱為功能器官。
器官從最左邊的大腦開始向右側連接。大腦右鄰連接的是形式器官。形式器官必定有至少1個血管(即,它右鄰連接的最大器官數),右鄰只能連接功能器官。而功能器官有血管的話,它右側也可以再連接形式器官。如果考慮器官與大腦之間的距離的話,距離為奇數的必定為形式器官,距離為偶數的必定為功能器官。

相鄰的一組形式器官與功能器官共同決定了它們在游戲中的實際效果。如小不點的初始器官“白狐的脊髓”,以1秒/次的頻率、120%效能激活右側器官,“刺角蛹的觸角”每被激活時發射1個投射物,那么結合起來的效果就是以1秒/次的頻率發射1個投射物。
功能器官右鄰也可以繼續連接形式器官。對于脊髓、肺、腸道這些定時觸發的形式器官而言,實際作用就是左側功能器官生成的每個實體每經過規定的時間后,就會觸發一次右側功能器官的效果。比如如果上述的“白狐的脊髓”、“刺角蛹的觸角”的連接再在右側重復一次的話,總的效果就會是大腦每1秒生成1個投射物,而這1個生成的投射物經過1秒后會再生成1個投射物。對于神經、視網膜、耳蝸等只能連接在功能器官右鄰的形式器官而言,其觸發的效果就如它們的描述所說。心臟、膀胱只能連接在大腦或子嗣右鄰,需要滿足特定條件才能觸發。如果連在大腦右鄰,那需要角色本體滿足條件才能觸發,而如果連在子嗣右鄰,則需要該子嗣的某個實體滿足條件才能觸發。

上面例子中提到的連接方法,即脊髓A-觸角A-脊髓B-觸角B的連接方法,當脊髓的觸發時間都是1秒,觸角的投射物數量都是1時,觸角A每秒生成1個投射物,每個觸角A的投射物在生命周期中能生成1個觸角B的投射物,因此觸角B總體來說也是每秒生成1個投射物。但是如果觸角的投射物數量都是3,觸角A每秒生成3個投射物,而每個觸角A的投射物在生命周期中都能生成3個觸角B的投射物,也就是每秒總共能夠生成9個觸角B的投射物。如果在觸角B右側再連接脊髓C-觸角C的話,觸角C的投射物每秒總共能夠生成27個。可以看出,越右側的器官,能夠被觸發的次數越多。在上述例子中,相比觸角C,觸角A和B的投射物數量都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一游戲中最為有效的過關思路:利用左側數個器官的連接組合增幅最右側形式器官的觸發次數,利用最右側的功能器官進行輸出。了解了這一思路以后,就可以對各種器官的功能性(主要是從增幅和終端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評價它們的作用大小。
2、功能器官
雖然從游戲的角度上,更前面的是形式器官,但是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把功能器官的介紹放在前面一章。了解功能器官的功能對理解游戲玩法感覺幫助會更大一些。
2.1 觸角
觸角是最為基礎的功能器官。當觸發時,觸角會發射投射物,攻擊敵人造成傷害。觸角右鄰可以連接脊髓、神經、耳蝸、視網膜,對于持續時間3秒的觸角,右鄰還可以連接肺和腸道。
觸角總體來說可以分成3類:持續時間3秒,無限次穿透的獨角仙、食尾蟲、骨蛟;持續時間1秒,可能帶有穿透的多指海星、刺角蛹、劍魔魚;持續時間1秒,可能帶有連鎖的眼菇、擬蜂蟲、發光藻。持續時間3秒的觸角投射物數量必定只有1,持續時間1秒的觸角中,多指海星必定是5個投射物,劍魔魚和發光藻必定是3個,其余3種可能為1-3個。

觸角相比打傷害,更重要的是承擔增幅的作用。無論是投射物數量3的觸角右鄰連接觸發時間1秒以下的脊髓或者耳蝸,還是持續時間3秒的觸角右鄰連接觸發時間1秒以下的脊髓,都可以將更右側的器官觸發量擴增到3倍。而這些增幅方式都是基本不受敵人等情況影響的,可以認為 2器官組合得到3倍的增幅幅度是一個“基準線”。
在使用觸角進行增幅時需要注意,對于1秒的穿透觸角來說,如果要右鄰連接脊髓,那么最好選擇穿透次數較高的觸角。連鎖觸角不適合連接脊髓,因為連鎖觸角在擊中敵人后會迅速在周圍敵人之間連鎖,而當沒有敵人可以連鎖后,它就會直接消失。也就是除非在擊中敵人之前已經飛行了足夠時間,不然無法觸發脊髓(相當于穿透0次)。相比而言,耳蝸不太受穿透、連鎖次數影響,只要是有投射物數量的觸角都可以起到增幅效果,但對于3秒觸角就不適用了。
2.2 前肢
前肢是另一種造成物理傷害的器官。每種前肢在觸發時都可以對一個范圍內的敵人造成傷害。右鄰可以連接神經和視網膜。
三種前肢中,傷害上骷髏=巨人>孢子鼠,但骷髏相比其他兩種有額外20%暴擊率。而作用范圍(體感上)則是相反,骷髏<巨人<孢子鼠,而且似乎觸發延遲上也是骷髏>巨人>孢子鼠。
相比觸角而言,前肢作為輸出器官更加合適。不僅傷害值更高,而且具有AOE效果。但是它的有效范圍更短,觸發位置必須離敵人足夠近才能打中敵人。

作為增幅組件而言,前肢右鄰連接神經看似是個前期就能獲得的很好的增幅方式。但是實際上,首先它依賴敵人的存在,因此具有自限性。第二,神經只有兩種,拳擊手的神經效能非常低,它右鄰的器官不能直接作為終端,而是還需要再右連兩個器官才能獲得可觀的輸出;迅猛龍的神經需要暴擊才能觸發,對于前期低稀有度的前肢而言觸發概率很低,沒法起到增幅的作用。第三,如果用大腦直連前肢的話需要近戰,就算不提危險度的問題,角色也很難一直處于前肢攻擊范圍內有敵人的狀態,所以為了讓前肢-神經這一增幅成立,前肢至少需要處于4號位,可能的連法比如大腦-脊髓-觸角-神經-前肢-神經-觸角-腸道-腹,這樣就直接已經是8個器官了,前期很難一下子湊齊那么多能用的器官。
2.3 子嗣
子嗣是一種設置類的器官。觸發時在當前位置生成幾個持續一定時間的子嗣實體。子嗣右鄰可以連接脊髓、肺、腸道、心臟、膀胱、耳蝸。子嗣自身幾乎沒有作用(硬要說的話,百變怪和愛哭鬼可以阻擋敵人),必須右鄰連接其他器官或者配合別的器官才能起到作用。子嗣可以接受翅的效果。子嗣擁有獨立的大腦,也就是說子嗣右側連接的器官造成的效果會被認為是子嗣的而不是角色的。角色擁有的翅的效果不會對子嗣的器官造成影響,反之亦然。子嗣的器官效果也不能為角色的膀胱充能。

子嗣使用時最需要注意的特性是它的繁殖力需要達到1才能生成子嗣實體。這就使得它左鄰的形式器官需要效能屬性達到一定值才能起到作用,以下將把能夠使得特定子嗣繁殖力剛好等于1的效能稱為臨界效能。繁殖力只有整數部分才有意義,因此形式器官的效能只有達到臨界效能的整數倍才會提升產生子嗣實體的效果。當子嗣放在與大腦距離2的位置時,它的繁殖力要乘以0.8,而放在距離4的位置時則要乘以0.4,也就是距離4的子嗣的臨界效能是距離2的相同子嗣的2倍。下表列出了不同繁殖力的距離2子嗣的臨界效能。愛哭鬼和百變怪的繁殖力隨機范圍是不隨稀有度而改變的,在選取器官時要特別注意。而蟻后則是稀有度越高繁殖力也越高。

2.5 翅、腹和毒囊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翅、腹和毒囊除了自身的固有效果以外,也可以作為增幅組件。如果在它們右鄰連接脊髓、肺或腸道,就可以讓被施加對應狀態效果的單位像子嗣一樣定時觸發右鄰器官。這需要被施加狀態效果的單位與狀態效果都一直存在。另外,肺和腸道可以在一個范圍中對多個單位施加狀態,這樣也提供了翻倍效果。翅的效果對象是角色或子嗣,數量相對來說是比較可控的。這也是在子嗣章節中提到的蟻后的優勢之一。蟻后的數量上限高,能獲得翅的效果的單位自然就多,增幅倍率就更高。腹和毒囊的作用對象是敵人,敵人的數量上限比我方多得多,最好情況可以起到比翅更高的增幅效果,但是敵人除了單次作用的數量不可控外,還有的問題是它們可能會被狀態效果本身或者右側的其他器官所殺死,或者歸根結底來說游戲的目的就是把它們盡快殺死,所以以敵人存活為前提的增幅一定會具有自限性。

四種翅中,石像鬼基本可以忽略。它的效果沒有什么用,持續時間還比其他的短。蜻蜓和巨蝙蝠的效果很單純,就是提升移速和攻擊力。花仙子提升的是觸發頻率,能提升的是脊髓、肺和腸道的觸發頻率。花仙子的效果是非常恐怖的,它是游戲中唯一能提升觸發頻率的手段,而且這一提升效果是作用于你的增幅鏈每一層的。你鏈中每有一級脊髓、肺、腸道,花仙子就可以讓增幅效果提升一個倍數。這也是為什么幾個降低觸發頻率的角色都比較弱。
雪人、薛定諤和電鼠丘三種腹,它們各有各的作用,可以考慮用獨角鯨的肺或者石頭人的腸道觸發,前面連個子嗣再走動走動的話能給到更多敵人。不過要達到好的效果不是特別容易。
血珊瑚和火蜥蜴兩種腹,血珊瑚的腹傷害隨著施加速率有著平方級別的增長,火蜥蜴的腹隨著層數上漲會有大范圍的AOE傷害,而且延遲傷害的特性可以使得它在敵人身上疊超過致死量的層數,加大AOE的范圍和傷害。通常來說,火蜥蜴的AOE作用可以幫助你在尚未成型時在9關以前的關卡清理敵人獲取資源,而血珊瑚是秒殺boss的最佳手段。

兩種毒囊都頗有兩種腹的下位替換的感覺,加上毒囊和腹不是同一類器官,抓取史萊姆的腸道的時候一般也只會看腹的兼容性。如果能兼容毒囊的話,抓一個毒囊還能在沒抓到兩種腹的時候做一個下位替代,不能的話那就無視了。
1、神秘的地下實驗室中,危險生物紛紛逃逸。通往地面的道路阻礙重重,但偉大的科學家從不抱怨環境。未知生物的器官與基因,都是你的力量。好好利用他們,為自己開拓一條血肉之路吧。
2、通過簡單的編程邏輯,構建出簡單器官鏈路。技能鏈路的構建高度可視化,并能夠隨時進行調試。
3、游戲中包含上百種功能各異的器官。每種器官還可以通過變異,獲得額外的詞綴。
4、游戲的難度可自動適應游戲進度。在完成主要劇情后,仍有更高難度的挑戰,更多的模式與內容等待探索。
1、游戲的畫面十分精美,同時各種怪物隨機分布,還得與之戰斗,挑戰特別的有趣。
2、主線劇情一直都是很豐富的,并且要是不斷闖關,還能快速推動。
3、關卡的難度不會太大,盡情的去闖關,過關后便可以得到極為不錯的獎勵。
4、選擇合適的技能,只要靈活搭配,那么角色的實力可以全面提升,自然能夠擊殺全部的怪物。
生物原型2在前作的基礎上添加了刷寶元素,以更多的器官給予了玩家更多元化的構筑方式,讓玩家可以搭配出相較于前作更多風格的流派,以在冒險闖關中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游戲體驗。









